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化工学院成组配套项目组赴韩国汉阳大学交流访问

发布日期:2025-10-24浏览量:

化工学院成组配套项目组赴韩国汉阳大学交流访问

新疆大学化工学院工业化学系教师谢亚红教授,肖开提·阿布力孜教授和郭长艳副教授一行3202574926日赴韩国汉阳大学执行2025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派出国留学成组配套项目(项目编号:51162500102)。项目组按照预定方案,于韩国汉阳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进修访学,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教学、学术交流任务,现将具体工作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在汉阳大学化学工学系先进能源材料实验室交流学习

在到达韩国首尔的第二天参观访问了汉阳大学,并对化学工学系先进能源材料实验室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与Min Jae Ko教授研究室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科研方向及具体开展工作的交流,并根据出国研修之前制订的计划与韩国合作导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细化了项目研究工作。依据研究工作方案,在合作导师课题组中学习各类仪器操作技术,并开展相应的实验内容研究。学习了功能材料,尤其是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相关研究技巧,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回国后顺利推进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1 汉阳大学化学工学系先进能源材料实验室交流学习

2、积极参与课题组例行组会并进行学术报告交流

在韩国汉阳大学学习访问期间,项目组成员严格遵守学术安排,按时参加课题组每两周一次的研究小组汇报工作,系统展示研究进展并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参加了十余场相关领域专家的高水平学术报告,拓展了国际视野,增强了与前沿研究的对接。2025714日,谢亚红教授为应邀为课题组做了题为“Functionalized Coal-Derived Carbon Nanomaterials Enable High-Performance Carbo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学术报告。报告中系统介绍了谢亚红教授在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煤炭资源功能化利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结构调控与表面修饰提升碳材料在光伏器件中的性能表现,并展示了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羟基化氧化石墨烯、煤基碳纳米管等材料在提高电池稳定性和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报告结束后,谢亚红教授与Min Jae Ko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就钙钛矿成膜机制、界面工程及碳材料规模化制备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为后续合作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2 参加Min Jae Ko教授研究室组会和各种科研活动,谢亚红教授在课题组做学术报告

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202591至3日,谢亚红教授应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赴韩国大田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Global Photovoltaic Conference 20252025全球光伏大会)。该会议是光伏科学与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本届主题为光伏新技术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千名学者、工程师及行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光伏材料、器件结构、产业化技术及系统集成等多个前沿议题。

会议期间,谢亚红教授做了题为“Functionalized Coal-Derived Carbon Nanomaterials Enable High-Performance Carbo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 Deajeon, Korea”的邀请报告。报告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其团队在功能化煤基碳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报告重点阐释了通过对煤衍生碳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结构调控,显著增强钙钛矿电池界面电荷提取能力、抑制非辐射复合损失的最新机制,并展示了该类材料在提升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长期环境稳定性及推进低温低成本制备方面的突出优势。该项研究不仅为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推进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煤炭资源的高附加值、清洁能源化利用开辟了具有前景的技术路径。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多位国际同行就碳材料改性方法、钙钛矿界面工程及器件大规模制备等关键技术问题与谢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此次会议,不仅提升了其团队在国际光伏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为后续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3 谢亚红教授在Global Photovoltaic Conference 2025做邀请报告

4、参加学校的各类学术报告及校园活动

学术交流是本次赴韩进修学习的核心目的之一。在整个访学期间,三位老师积极投身于多项学术活动中,参加了多场高校专题研讨会,如中国武汉理工大学李蔚老师做的题为The Critical role of Microstructure in the Degradation of Peroskite/Silion Tandem Solar Cells的主题报告,深入实验室与一线研究人员展开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切实把握了各自专业领域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尤其对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及教育学等多个前沿方向的研究动态有了系统认识,极大拓展了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深化了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

此外,团队还专门参观了汉阳大学博物馆及校史馆,通过珍贵文献和实物展览,直观感受到汉阳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文化积淀。同时,老师们还深度参与了合作实验室的日常活动,为今后可能的国际合作与联合课题申请奠定了扎实基础。

4 课题组成员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研究室活动

通过此次进修学习,不仅完成成组配套项目计划,还与汉阳大学 Min Jae Ko 教授建立长期合作。基于前期的合作基础、访问期间的学习研究、回校后的内化总结,目前已整理撰写四篇相关研究成果。进修期间,既学到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技巧与实践经验,为后续研究奠基;也深入了解汉阳大学优势,包括科学化与人性化并重的管理模式、先进科研设施与技术支持,以及高度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和活跃交流机制。此外,国际学术报告交流也提升了团队在国际光伏学术界的影响力,为后续国际合作、联合课题申请等筑牢基础。